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简章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各学院简介

来源:3773中考 2013-6-14 15:36:58

 

基础医学院简介

基础医学院成立于2001年1月,前身是基础医学部,始建于1959年。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基础医学4个二级学科),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基础医学与生物学各二级学科)。目前,学院负责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本科和四年制生物信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以及根据学校本科教育分段式培养模式,负责五年制和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前三年的培养。学院现有校本科生3201人,博士研究生38人,硕士研究生160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211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4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 省级教学名师2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闽江学者2人;福建省创业创新人才计划(百人计划)人选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入选国家级、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人; 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1人、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0人;校青年骨干教师9人。

学院下设3个研究中心以及多个省内著名科研机构。拥有1个省级“211”重点学科、1个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3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支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有福建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中央和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3支省级教学团队,7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曾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福建青年科技奖8项;运盛青年科技奖1项。近五年来,获得各类基金资助139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计划子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3项,教育部博士后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4项,省科技厅项目8项,省教育厅卫生厅项目38项,资助省属高校项目3项,省卫生厅青年项目7项,教育卫生联合攻关项目5项,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3项。先后在SCI期刊和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40余篇。学院重视与国内外的学术联系,先后与日本奈良医科大学、台湾阳明大学、香港大学医学院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临床医学院简介

第一临床医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我省目前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业技术人才高度密集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之一。医院创建于1937年,现有闽南分院、皮肤病性病分院等两个分院,设有台胞医疗服务中心和健康体检中心。医院本部占地面积105亩,职工2000多人,核定床位2500张,年门诊量230多万人次、年住院病人6万8千多人次、年手术量3万7千多台。医院科室齐全,实力雄厚,有临床、医技科室59个。其中,神经内科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和福建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神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为福建省医学重点学科;高血压、骨科专业为福建省医学领先特色专业;神经病学、高血压、腹部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专业被福建省科技厅定为优先发展学科。拥有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等7个省级研究所。2003年以来,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中合作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护理学会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4项(其中合作2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0项(其中合作4项)。近三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 项(合作 5项),省、厅级科研项目 188 项。先后在国际权威刊物和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108 余篇,其中被SCI录用的有 119 篇。学院重视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省内30多家市、县级医院建立友好协作关系。

医院自1954年被福建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前身)确定为附属医院起,开始承担临床教学任务。1995年成立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系,2000年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院拥有临床博士后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目前在院研究生近700人。学院设有39个教研室(组),现有教师700余人,其中教授48人、副教授120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13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8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入选国家级、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福建省优秀专家2名;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1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福建省师德标兵2人,福建省优秀教师3人;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5人,校青年骨干教师68人。承担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检验、影像、麻醉、眼视光、康复等10余个本科专业1000余人的临床教学任务。拥有内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神经病学、眼科学、儿科学、外科学等6门省级精品课程,内科学教研室、眼科学教研室等2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近1000平方米临床医学培训中心,是美国心脏协会(AHA)授权的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配备无线智能模拟人Simman 3G、模拟仿真SIMoneTM分娩模型等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具,承担多专业多层次临床技能培训、考核工作及承办各类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并按AHA标准开办BLS和ACLS培训班。学院代表福建医科大学分别在2011年、2012年参加了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竟赛,获得第二届华东赛区团体二等奖和2项单项冠军、第三届华东赛区团体一等奖1项单项冠军、第三届全国总决赛团体二等奖。2012年被评为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第二临床医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系由创建于1881年的英国教会医院发展而成,是泉州地区现代医学的发祥地。经过130多年的发展,现为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有鲤城和东海两个院区,还设有非行政隶属分院石狮市医院。医院编制床位1470张,实际开放1109张,临床、医技科室设置齐全,设备精良,实力雄厚,年门诊病人百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近5万人次、各类手术2万余台。

“十二五”期间,按照“一年开好局,三年见成效,五年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各学科比学赶超,力求凝练特色,打造品牌,目前眼视光学与低视力康复、支气管封堵术、心血管疾病的胎儿起源研究等专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过敏免疫风湿病学、胎儿和介入性超声、介入呼吸病学、脑卒中筛查、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微创技术、粒子植入、骨科生物力学、PICC等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风湿病与自体免疫病学是福建医科大学重点培育学科,医院是国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卫生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项目协作单位, 是卫生部和中国残联认定的低视力康复工程试点单位,是福建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

医院设有规范的科研平台(中心实验室),拥有9个研究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2项,省、厅级基金项目341项。近年来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57项,发表SCI源论文 109篇,获得专利12项。学院重视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荷兰自由大学、日本山梨医科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等国外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同时还接收港澳台交流生。

1995年医院成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学系,2000年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学院现已形成包括博士、硕士和学士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15个教研室,专职教师26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93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55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省厅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校青年骨干教师29人,青年教师代表获得全国讲课比赛三等奖。学院现有4个博士学位点、18个硕士学位点,承担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麻醉、眼视光、口腔、病理、护理学等本科专业的教学任务,在院研究生、本科生近300人。教学区教学面积5000多平方米,配备有完善的临床技能中心,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护理技能室以及模拟手术室,设有多谋体教室2间、多功能会议室1间,学生宿舍面积达3000平方米,有专门的文体活动场所。

协和临床医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为创建于1860年的福州圣教医院与创建于1900年的马高爱医院合并而成,是八闽现代医学的发祥地。经过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现为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现有开放床位近2200张,年门诊病人近19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8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手术7万余台。临床科室齐全,实力雄厚,拥有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普外科、烧伤外科四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老年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普外科、烧伤科六个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心血管内科、内分泌内科、胸外科、小儿神经医学心理学专业等七个专业跻身省内10个首批重点专科与领先医疗特色专业。血液病学专业是我省“211”工程唯一的西医临床重点学科。拥有18个研究基地(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教育部、省教育厅、科技厅等大量科研课题,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312项省、部级等科研成果奖,获得专利13项,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20多篇。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美国、澳大利亚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1995年医院成立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学系,2000年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医学院。在“一套班子、两面牌子”的管理模式下,经过多年的深化改革和开拓进取,学院现已形成包括博士、硕士和学士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规模和师资队伍逐年扩大。设有48个教研室(组),专职教师701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161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26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部级优秀专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省厅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8人;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4人;校青年骨干教师40人。目前,在读本科生500多人、研究生400多人。现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承担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麻醉学、口腔、药学和护理学等本科专业的临床教学任务。拥有省级精品课程:《实验诊断学》和校级精品课程:《内科学》、《外科学》、《检体诊断学》、《儿科学》。设有5个实习教学基地,1个临床技能培训中心。2013年,我学院代表福建医科大学荣获华东区临床技能竞赛一等奖和全国临床技能竞赛三等奖。

 

省立临床医学院成立于 2001 年 9 月,前身是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附属省立医院,始建于 1937 年。学院现有2个博士学位点, 21个硕士学位点。 1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 282人、研究生214人。学院下设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省急诊医学研究所等省级医学研究所5个;省心脏介入治疗中心、省消化内镜中心、省微创外科治疗中心等省级医学中心3个;临床检验、急诊、高压氧等省级专业质控中心8个。学院现有兼职教师443人,其中:教授28 人、副教授72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5人。入选国家级、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2001年以来,获得科研成果奖82项(省部级二等奖12项、省部级三等奖48项),完成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70多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4人。近三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厅级基金项目 170余 项。先后在国际权威刊物和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94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有 70余篇。学院重视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美国蒙山纳医学中心结为友好医院,与新加坡心胸外科中心、日本冲绳中部病院建立友好协作关系。2004年,又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医学中心达成缔结姐妹医院的合作意向,进一步推进国际间交流。

福总临床医学院成立于2001年,学院设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是目前全军唯一一所陆海空卫勤力量兼有的总医院。医院设有53个专业学科,现有国家、全军、军区、福建省研究所(中心、基地)26个,其中国家重点学(专)科1个,全军研究所(中心、基地、重点实验室)10个,军区研究所(中心)13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基地2个。现有高级职称人员232人,博士、硕士学位290余人。在国家、军队及省级担任学术职务32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副主委1人;全军级科委1人、副主委8人、常委10人、顾问2人、委员45人;军区级科委22人、主任委员16人、副主任委员49人。拥有领军人才3人,全军级学科带头人9人,军区级、省级学科带头人40余人,是第二军医大学等8所院校的博、硕士联合培养点,现有兼职教授、副教授180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00人。每年在院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人、接收军内外进修生200余人次、承担近600名本科生临床见习、实习教学任务。 “十一五”以来,医院先后承担了国家、军队和福建省科研项目248余项,经费2500余万元;获各类科研成果奖74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9项、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294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医院连续4次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是国家首批20家、全军5家数字化医院试点示范单位;2010年被总部评为全军后勤训练先进单位、全军保障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全军物资采购改革先进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简介

公共卫生学院前身为卫生系、预防医学系,始建于1959年,是我国高校中早期开设该专业的少数学院之一。学院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和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校生1600余人,其中博、硕士生150余人。

学院现设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职业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保健医学、卫生管理与社会医学、社区卫生与全科医学等5个学系和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人才培训中心、福建医科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所、福建医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中心。学院已有福建省重点高校“环境与健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等7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预防医学省级重点教学实验室,有福建省卫生厅、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30余个校外专业和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学院获预防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预防医学省级教学示范中心、预防医学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卫生毒理学等7门省级精品课程和预防医学、公共管理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预防医学专业是福建省2012年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人,博、硕士生导师17名,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成果二、三等奖30多项。近5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等50多项科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40多篇,出版专著50余部。学院广泛参与国际或校际学术交流,与日本长崎大学医学部、台湾元培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协作关系,并每年选送优秀研究生及本科生赴台交流学习。培养各类中高级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人才5000余人,为海峡西岸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口腔医学院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建院基础为1984年成立的福建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前身为1986年设立的福建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门诊部。自1997年12月开诊后,经过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现已成为一所集口腔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为一体的口腔医学专科性医院。

医院现有牙科综合治疗椅158张,开放病床位30张,年门诊病人近30万人次。医院科室门类齐全:设有牙体牙髓科、牙周科、粘膜科、儿童牙科、口腔预防科、口腔颌面外科(包括门诊、病房、整形美容等)、种植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综合科、特诊科、交通路门诊部等临床诊疗科室,其中牙周病学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口腔种植专业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配备有国内一流的牙科综合治疗椅和先进的口腔诊疗设备、材料,全方位提供口腔健康的预防、保健、诊疗等服务。现为福建省口腔医学会和福建省牙病防治中心的挂靠单位,是福建省执业医师(口腔类别)技能考试基地、福建省口腔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近年来,医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福建省重大科研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厅市级科研课题,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3项,以及省青年科技奖、省运盛青年科技奖、紫荆科技创新奖等。近五年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源论文近30篇。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昆士兰、日本等国外口腔医学学术界以及北京、四川、武汉等国内一流口腔医学院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2001年9月口腔医学系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在“一套班子、两面牌子”的管理模式下,经过多年的深化改革和开拓进取,学院现已形成包括博士、硕士和学士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规模和师资队伍逐年扩大。设有9个教研室,专职教师7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福建省优秀人才1人,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校青年骨干教师10人。口腔医学专业为福建省级特色专业,面向全国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并招收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目前,在读本科生近500人、研究生100余人,留学生6人。现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拥有福建省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福建省高校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有4个省级精品课程:《口腔修复学》、《牙周病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2个校级精品课程:《口腔正畸学》、《牙体牙髓病学》。有18个实习教学基地。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简介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9月,下设医学检验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眼视光学系和康复治疗学系。学院现有在校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生1885名。此外,学院拥有临床检验诊断学、麻醉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眼科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286人,其中高级职称19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福建省优秀教师1人,福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福建省优秀专家2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博士生导师6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学院曾经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1项、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医学科技奖二等奖4项、医学科技奖三等奖5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课题40余项。在国内外各级杂志上发表论文600余篇。

学院与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教授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渠道。聘请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输血学系马库斯.德科(Markus  Dettke)教授、荷兰自由大学人类运动学专业  Onno G. Meijer博士为学院客座教授,定期来学院交流讲学;学院还与台湾元培科学技术学院、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

学院注重抓好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来就业率均达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随着我国医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院将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着力加强医学技术类专业建设,逐步构筑以理为主、医理相结,具有鲜明医学技术类专业特色的学科专业发展之路,努力造就更多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为广大学子实现医学梦添砖加瓦。

 

护理学院简介

护理学院前身为护理学系,始建于1985年,是福建省高等院校设置的第一个高级护理专业。学院从1999年起招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2007年开始招收老年护理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是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中为数不多的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完整教育体系的办学机构。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0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2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1140人。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55人,其中高级职称39人,中级职称1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专职教师中88.2%获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在读博士2人,校骨干教师4人,学院多次获得校级、省级和国家级表彰及荣誉称号。学院设有5个教研室及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了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具有整体化、开放式、多功能以及网络化等教学科研条件,为高层次专业技能教学提供了坚实保障。

2007年以来学院获得5项国家教育部以及10项省教育厅的教改工程建设项目和成果,在全国护理院校中名列前茅。获得国家级、省级、厅级各类科研成果奖44项,国家专利技术5项。近3年来获得教育部基金项目2项、省、厅级基金项目45项,先后在国内外相关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近3年主编人卫版教材5本、副主编及参编国家级教材22本。与新加坡、菲律宾、芬兰、瑞典、丹麦、英国、美国、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护理院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是两岸四地“华夏高等护理教育联盟”创办院校之一。

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已成为福建省护理学科领域中的带头人。随着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加,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院秉承“精品、精致、精英”的办学理念,不断进取,以“省内领先、国内一流、面向世界”为发展目标,努力“办出特色求发展,打造品牌争一流”。以优秀的师资、优质的教学,培养引领未来的杰出护理人才。

 

药学院简介

药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前身是药学系,始建于2000年。学院是一个具有全日制与成人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学士-硕士-博士等多种人才培养层次,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集教学、科研、开发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高等药学教育机构。设有药理学系、基础化学系、药物化学系、药物分析学系、药剂学系、天然药物学系、生物工程与生物制药学系7个学系,以及1个省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新药研究所、临床药理研究所、蛇毒研究所和纳米医药技术研究院4个校级新药研究机构。现设有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和生物制药4个本科专业,其中药学本科专业为福建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福建省高校药理学重点学科和福建省高校药学特色重点学科。目前在院全日制本科生数达1100余人和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180余人,为医药行业培养输送了本科学生2020人和博士研究生29人、硕士研究生195人的药学专业人才。近5年来,药学院本科生就业率达96.5%以上。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94人,其中教授及正高级职称15人,副教授及副高级职称30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9名。师资队伍中引进福建省百人计划高层次人才和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各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人,福建省首批海西产业人才高地领军人才1人。

学院以福建省重点高校建设为契机,建设了福建省天然药物药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药理学毒理学基础实验室、福建省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心(GLP)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近5000 平方米,配备有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红外光谱等大型贵重仪器设备,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41台,仪器设备总价值达2500万元,形成了一个集药物化学、药理学、临床前评价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现代化的新药研究创新平台。近5年来,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国家专利授权8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350余篇,SCI源期刊收录论文80余篇;获得包括国家新药创制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82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

学院积极与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广泛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并通过成功承办了“第七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神经药理学术会议”和“第七届全国生物毒素学术会议”大型全国性学术会议,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审稿会,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轮规划教材定稿会议,2011年医学科学前沿暨第四届分子靶向药物研究与应用研讨会,以及2012年海峡两岸天然活性产物学术研讨会,扩大学院的影响,增强了与国内外同仁的交流合作。

 

人文学院简介

人文学院成立于2006年5月,前身是社科系,始建于1955年,是集全校人文素质提高及专业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学院。学院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教学资源,努力拓展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的新专业领域,成为我省医务社会工作和医学心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学院现有社会工作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680 人。现有专职教师  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校青年骨干教师2人,有力地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院重视教学条件的建设,不断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实验室设施齐全,拥有三个与教学相配套的研究中心: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校女性研究中心、校医学人文研究中心;拥有临床心理行为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基础心理学实验室、小组实验室、个案实验室、心理测评实验室、生理心理实验室、沙盘治疗室、生物反馈实验室以及行为观察与分析实验室等,为心理学和社会工作课程的教学和专业研究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2003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我院“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福建省心理咨询师职级技能鉴定站)。此外,学院还拥有供教师学生专用阅览室,藏书3万余册,期刊50余种。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均获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社会工作专业是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心理学专业是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注重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教师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2 项,在国内外各种期刊上发表论文230 余篇,其中在国际权威刊物和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30 余篇,著述参编学术专著和教材32部。学院在哲学、医学哲学、医学美学、医务社会工作、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上具有较强的力量,同时注重人文科学同医学的联系,注重相关边缘科学的拓展。学院重视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并与瑞典林奈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互派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学生就业呈现良好态势。

 

外国语学院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11年。其前身外语教研室,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2001年更名为外语教学部。学院下设英语系、公共外语教学部、医学英语教学部、语言教学实验中心等机构,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承担全校英语教学及医师的英语培训。现为福建省翻译协会与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学院现有教师43名,副教授7人,聘有兼职教授和外籍英语语言专家4人。学院高度重视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多次在省外语教学、校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近年获得福建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5项及其他各类课题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译著9部,参与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书8册,2名教师长期担任《中华高血压杂志》等医学学术期刊的审译人员。学院拥有数字化语音实验室7间、多媒体语音实验室5间、英语录播室1间、教学学习系统、调频电台、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及专业藏书三万余册。学院教学成果显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多年居省前列,英语专业学生四、八级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二十多个百分点,多名学生在多种全国英语竞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

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英语专业,并于2008年开始招生。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开设英语语言相关课程,以及商务、医学方向的课程,学生可在福州市孟超肝胆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移民体检中心、《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厦门嘉晟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教学实践基地实习。毕业生可在商务公司、医疗机构、海关检疫、卫生管理机构、与医疗相关的企业或公司以及学校等从事商贸、翻译、管理、编辑、教学和文化交流等工作。目前本专业在校生238人,多名学生考取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等院校就读研究生,继续深造。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